白露遇上中秋 诗意充实生活——二十四节气文化讲堂系列之白露
2023-08-29 15:24:41 作者:匿名
白露遇上中秋 诗意充实生活——二十四节气文化讲堂系列之白露。
白露,是秋天的印记,它标志着秋高气爽、露水凝结的时节。每年公历9月7日或8日左右,太阳到达黄经165°时,便迎来了这个节气。白露一词,源自于《诗经》中的“白露未晞”的诗句,充满了浓厚的文化底蕴。
白露时节,大地的温度逐渐下降,早晚的露水渐浓,因此得名“白露”。这时的自然界正处在一个五谷成熟、果实累累的季节。稻黍稷薪,都已经进入丰收期,农田金黄一片,露水洒在稻田间,犹如珍珠滚落,美不胜收。人们沐浴在这样的丰收氛围中,不禁让人心生感慨,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油然而生。
白露与中秋相遇,使得这两个节日在时间上交相辉映。中秋节通常在公历9月的中旬,而白露则在初旬,二者间隔不远。这种巧合也为人们增添了一份特殊的情感。白露时分,金风送爽,秋意渐浓,正是赏月的好时节。而中秋节,又被赋予了“团圆”的寓意,家人团聚,共享圆月之夜。白露与中秋如此交相辉映,使得秋天的美好更加丰富多彩。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白露与二十四节气中的其他节气一样,都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内涵。白露时节,人们常常会以诗词歌赋来表达对这个季节的独特感受。比如王安石的《秋风引》:“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这样的诗句,娓娓道出了白露时节的宁静与美好。诗词中的秋意扑面而来,仿佛让人置身于金风送爽的白露时光之中。
白露还在农耕文化中具有重要地位。白露时节,正值秋季农作物成熟,是收获的季节。古人云:“白露节气,谷物皆黍稷。”黍稷是古代主要的粮食作物,白露时节的丰收对于确保人们的口粮供应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在白露时节,农民们会开展丰收的庆祝活动,表达对丰收的喜悦之情。同时,白露也是草木凋零的时节,人们会采集一些草药,以备日后的药用或食用,这种传统在一些地区至今仍然保留着。
总之,白露作为二十四节气之一,在秋天的大舞台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不仅是自然界的一个节令,更是文化传承的载体。白露时节,秋高气爽,收获之喜油然而生。在这个特殊的季节里,人们赏月、品茶,感受大自然的恩赐,也感受到岁月的静好。白露与中秋相遇,更是将情感与传统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让人们在团圆与丰收的双重喜悦中,领略生活的诗意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