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黄历黄道吉日

小年进灶王爷的意义是什么 过小年祭奠灶王爷有什么用处

2022-08-18 10:50:25 作者:匿名

过小年,是在农历十二月(腊月)二十三, 这一天最主要的风俗就是祭灶。而我国春节,一般是从祭灶 揭开序幕的。

小年进灶王爷的意义是什么 过小年祭奠灶王爷有什么用处

民间传说灶神原是一个很善良的人,因贫困而死;玉皇大帝哀怜他,封他为“九天东厨司命灶王府君”,派他到人间作督善之神,负责管理各家的社火。每年十二月二十三日晚,上天汇报,除夕日返回人间。灶王爷自上一年的除夕以来就一直留在家中,以保护和监察一家;所以民间最为重视灶王的来历,认定它是玉帝派往人间监督善恶之神,每年腊月二十四日都要去朝奏玉帝,报告所住之户的善恶言行,玉皇大帝根据灶王爷的汇报,再将这一家在新的一年中应该得到的吉凶祸福的命运交于灶王爷之手。

民间传说,灶君爷上天专门告人间罪恶,一旦被告,大罪要减寿三百天,小罪要减寿一百天旧时,祭灶一俗在我国十分普遍。称为“送灶”或“辞灶”。时间多选在黄昏入夜之时举行。一家人先到灶房,摆上桌子,向设在灶壁神龛中的灶王爷敬香,并供上用饴糖和面做成的糖瓜等。然后将竹篾扎成的纸马和喂牲口的草料。用饴糖供奉灶王爷,是让他老人家甜甜嘴。有的地方,还将糖涂在灶王爷嘴的四周,边涂说:“好话多说,不好话别说。”这是用糖塞住灶王爷的嘴,让他别说坏话。

在唐代著作《辇下岁时记》中,间有“以酒糟涂于灶上使司命(灶王爷)醉酒”的记载。人们用糖涂完灶王爷的嘴后,便将神像揭下,和纸与烟一起升天了。有的地方则是晚上在院子里堆上芝麻秸和松树枝,再将供了一年的灶君像请出神龛,连同纸马和草料,点火焚烧。院子被火照得通明,此时一家人围着火叩头,边烧边祷告: 今年又到二十三,敬送灶君上西天。有壮马,有草料,一路顺风平安到。供的糖瓜甜又甜,请对玉皇进好言。

为什么在过小年时祭灶王“灶王”是一个

“灶王”,俗称灶王爷,也称灶神。

灶神是掌管人们厨房事务 之神,并负责保佑一个家庭的平安。另外,灶神还有一个职责是 监督人间善恶,并每年向玉帝汇报一次。

灶神的起源很早,夏代时,灶神已是民间广泛供奉的大神。 灶神的产生,大概与早期人们对火的崇拜有关。

后来,人们逐 渐将其人格化,产生多种关于灶神来历的传说。一说灶神乃是 炎帝所化;另说则认为其为黄帝所化;等等。

炎、黄二帝一向 被尊奉为华夏文明的祖先,被拉到灶神的位置上,也可见灶神 在早期社会中的尊崇地位。除此之外,流传最广的一种说法则 认为灶神是一个叫张单的人死后所化。

传说很早以前,有个叫张单的农人,他有个美丽的妻子和六 个女儿,却没有儿子。一天晚上,张单与妻子一起玩游戏,因为 输赢吵了起来。

越吵越凶,张单开始怪罪妻子没有生儿子。妻子 觉得委屈,便收拾东西要走。

张单虽然心里想挽留,但因为倔强,就任由妻子离家出走了。 张单的妻子无处可去,蕞后流落到了一个贫穷的老太太的住处,老太太收留了她。

因为张单的妻子本身带有福气,几年后,老太太家竟然成了富有人家。几年来,张单的妻子一直很惦记张单和女儿,她托人到家中打听家里的消息。

没想到她离家不到一年,张单便很快穷得卖了土地和房屋,带着女儿流浪去了。 一天,张单流浪到了妻子的家门前。

妻子一下认出了他,悲喜交加。但为照顾张单自尊,便没有相认,而是让下人带他们到厨房用餐。

用完餐后,张单得知女主人便是他妻子,羞愧难当,当场撞死在了炉灶上。 玉皇大帝知道此事,很同情张单,便派他当灶神。

让他监督人间夫妻的对话,以免他们再发生类似的事。 后来灶神职责逐渐扩大,干脆家庭中所有的事情都要向玉帝汇报。

据说灶神每年小年,也即腊月二十三要上天庭汇报人间善恶。于是人们便要在这天祭祀他,为他送行。

表面上说是送行,其实是算计他。供奉的食品中多是一些糖,称为灶糖。

目的是为了粘住他的嘴,使他到天庭上无法说话,也就无法向玉帝打小报告了。

小年祭灶的来历是什么

送灶王爷。

祭灶的祭祀对象是灶君。所谓灶君,就是民间俗称的灶君菩萨、灶王爷、灶公灶母、东厨司命。

早在春秋时期,孔子《论语》就说了 “与其媚于奥,宁媚于灶”的话。先秦时期,祭灶位列“五祀”之一(五祭祀为祀灶、门、行、户、中雷五神,中雷即土神)。

在民间传说当中,灶王爷是玉皇大帝派到人间察看善恶的大神。 这位神仙的由来有几种说法。

一种认为灶君是黄帝,《淮南子微旨》中说:“黄帝作灶,死为灶神。”一种认为灶君是 祝融,《周礼》中说:“颛顼氏有子曰黎,为祝融,祀以为灶神。”

一种认为灶君是老妇,《礼 记礼器》中有“燔柴于奥”的记载。郑玄注说奥或作灶。

孔颖达疏:奥即灶神。在春秋时, 于孟夏之月祭祀,“以老妇配之”,其祭“设于灶陉”。

一种认为灶君是神仙,灶神是天上星宿之一,因为犯了过失,玉皇大帝把他贬谪到人间当了灶神,号为“东厨司命”。一种认为灶君 是浪子,灶神姓张,是一位负情浪子,因羞见休妻而钻人灶内,后成为灶神。

一种认为灶君是 虫子变成的,《庄子达生》中说:“灶有髻。”司马彪注:“髻音结,灶神名。

赤衣如美女。” 髻是一种虫。

长年栖息在灶上,其身呈暗红色,头小,有丝状触角,善跳跃。俗称“灶马”或 “灶鸡”。

腊月二十三习俗

传说在汉朝时,有个人叫阴子方。

他待人忠 厚老实,又十分孝顺父母。他每天一大清早就起 来,给全家人烧早饭。

这一年腊月二十四的早晨, 他像往常一样早早地起了床,到灶间里去点火。 突然间,一个长着长长的白胡子、身披金光的灶王爷从灶墙里飘然而下。

阴子方见了,连忙跪下, 向灶王爷磕头,并且询问灶王爷有什么要求。灶 王爷说:“你们全家勤劳、团结,我没有什么要 求,今天,我要上天到玉帝那儿报告一年的工作。”

虽然灶王爷是这么说,但虔诚的阴子方仍然宰了 家里唯一的一头羊,献到了灶王爷面前,请灶王 爷享用。 灶王爷十分喜欢阴子方的恭敬,就暗暗 帮助他们一家。

从此,阴子方一家的日子就越过 越好,变成了远近闻名的富户。 阴子方祭灶王爷变富的故事,一传十,十传 百,乡亲们都知道了。

大家都纷纷跟着祭起灶神, 以祈求灶神也让他们富起来。从此,灶王爷成了 每年腊月二十四上天向玉帝报告人间善恶的神 了。

为了让灶王爷上天报告时只报好不报坏,人 们就在他上天的前一天(腊月二十三)用丰盛的 酒菜来祭拜他,有的人家干脆在祭品中还加了一 盘麦芽糖,让灶王爷吃了以后将嘴巴粘住,使他 上天去时索性免开尊口。还有的人家扎了漂亮的 纸马、纸轿,焚化后让他享用。

民间传说中的灶王爷,每年腊月廿三人们都要祭拜他。

为什么小年的时候要送灶王爷

农历腊月二十三是民俗里的“小年”,是“祭拜灶王爷”的日子。过去,进入农历腊月二十三就意味着春节开始了,但民间却有“男不圆月,女不祭灶”的说法儿,即男人不祭拜“月亮神”,女人不祭拜“灶王爷”。

传说中,灶王爷除夕来到每家每户,到腊月二十三这一天要“升天”,向玉皇大帝“汇报”每家每户的善行和恶行,送灶王爷“上天”的仪式称为“送灶”或“祭灶”。天津旧俗是在农历腊月二十三这天燃放鞭炮,除女人之外,全家人要设宴庆贺,然后对灶王爷默默祈祷,希望灶王爷能在玉皇大帝面前“说好话”,为新的一年带来吉祥。另外,家里的孩子们还可以吃用来给灶王爷祭祀的糖瓜。

中国小年的起源,有何意义

1、农历腊月廿四日(或廿三日),汉族民间称为过小年,是祭祀灶君的节日。

之所以如此称呼,恐怕是因为再过几天,作为“大年”的春节就要来临了。因此,也可以说“小年”是“大年”的前奏或序曲。

小年祭灶是大江南北共同的习俗。过去,到这一天人们都要在灶屋(厨房)的锅台附近墙壁上供奉灶王爷、灶王奶奶。

神龛的两侧还要贴上一副对联,上联写“上天奏好事”,下联写“下界保平安”或“回宫降吉祥”,横额是“一家之主”。古人云:“民以食为天”,所以人们把灶王爷恭恭敬敬地奉为一家之主,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汉族民间传说这一天灶王爷要升天向玉皇大帝汇报一家功过,辞灶便是送灶王爷起程。故民间对这位居家之神,平日态度很虔诚,且很尊重。

送灶寄托着汉族劳动人民对美满生活的向往,祈求神明保佑新年合家平安,吉祥如意,岁岁平安。汉族民间祭灶的风俗,由来甚久。

灶君,在夏朝就已经成了汉族民间尊崇的一位大神。记述春秋时孔丘言行的《论语》中,就有“与其媚舆奥,宁媚与灶”的话。

先秦时期,祭灶位列“五祀”之一(五祀为祀灶、门、行、户、中雷五神。中雷即土神。

另一说为门、井、户、灶、中雷;或说是行、井、户、灶、中雷)。祭灶时要设立神主,用丰盛的酒食作为祭品。

要陈列鼎俎,设置笾豆,迎尸等等。带有很明显的原始拜物教的痕迹。

二、历史渊源与传承发展祭灶的风俗由来已久。《礼记.月令》云:“祀灶之礼,设主于灶径。”

灶径即灶边承器之物,以土为之者。那时祀守被列为五祀之一。

《战国策赵策》云:“复涤侦谓卫君日:臣尝梦见灶君,”唐罗隐送灶诗亦有“一盏清茶一缕烟,灶君皇帝上青天”的名句。可见两千多年前已有祭灶之礼,且历代相沿成习,一般都是腊月24这天。

1、夏朝祭灶的风俗,由来甚久。灶君,在夏朝就已经成了民间尊崇的一位大神。

记述春秋时孔子言行的《论语》中,就有“与其媚舆奥,宁媚与灶”的话。先秦时期,祭灶位列“五祀”之一(五祀为祀灶、门、行、户、中雷五神。

中雷即土神。另一说为门、井、户、灶、中雷;或说是行、井、户、灶、中雷)。

祭灶时要设立神主,用丰盛的酒食作为祭品。要陈列鼎俎,设置笾豆,迎尸等等。

带有很明显的原始拜物教的痕迹。2、南宋小年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也被称为谢灶、祭灶节、灶王节、祭灶。

在不同的地方日期不同,在农历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或二十五(民俗专家说,在古代,过小年有“官三民四船五”的传统,也就是说,官家的小年是腊月二十三,百姓家的是腊月二十四,而水上人家则是腊月二十五。像北方,在南宋以前都是政治中心,受官气影响较重,因此小年多为腊月二十三;相反,南方远离政治中心,小年便为腊月二十四;而鄱阳湖等沿湖的居民,则保留了船家的传统,小年定在腊月二十五,“无论是哪天过小年,人们辞旧迎新的愿望却是一致的”。)

(四川和贵州等部分地区腊月三十为小年,正月十五为大年),在山东部分地区小年为腊月二十二。小年被视为过年的开端。

3、清朝清朝的皇帝从雍正年间开始,每年腊月二十三在坤宁宫祀神,为了节省开支,皇帝顺便把灶王爷也拜了。以后王族、贝勒随之效仿,于腊月二十三祭灶,自此开始有了官民在不同日子过小年 的分野。

小年是民间祭灶的日子。据说这一天,灶王爷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报告这一家人的善恶,让玉皇大帝赏罚。

祭灶时,还要把关东糖用火融化,涂在灶王爷的嘴上,这样他就不能在玉帝面前说坏话。“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习俗,因此祭灶王爷,只限于男子。

由于中国人基本食用稻米,熟食一般不易保存,必须随时烹煮。不像西方食用面包,可以一次烘烤许多保存食用。

所以对中国人来说,“柴”(燃料)是生活中“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里第一位重要的,没有燃料,即使有基本粮食也没有办法食用。西方一般一个村庄只有一个面包炉就足够了,在中国必须每家都有一个炉灶。

与其媚舆奥,宁媚与灶由于每家都有炉灶,所以由此产生一个传说,即玉皇大帝在每家派驻一位监督员-灶神(司命灶君、灶君、灶王爷、灶王),以监督考察这一家一年的所作所为,到了腊月二十三日这一天,灶神将上天向玉皇大帝汇报,玉皇大帝根据汇报来决定下一年对这家是奖励还是处罚,第二年新年灶神再回来继续监督这家的作为。祭灶节这一天,实际是各家欢送灶神上天的节日。

具体操作方式:由于一般每家在灶台附近贴有灶神画像,有时还有灶王奶奶画像陪伴,经过一年烟熏火燎,画像已旧,面目黢黑。要把旧像揭下,用稻草为灶神扎一草马,为了让他“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还要贿赂他,用一块黏稠的糖瓜或者是糕粘在他嘴上,以使其“嘴甜”只能说好事,然后和草马一起烧掉。

这个过程被称为辞灶。大年三十再将一幅新灶神画像请回贴上。

在中间这几天内,由于没有灶神的监督,一般人放量暴饮暴食、聚众赌博,放纵自己做一些自己平时也认为不应该犯的小过错。做糖瓜(麻糖)、祭灶是这一天的主要活动,从此后就进入准备过年的阶段,人们精神上开始放松。

在所有准备工作中,剪贴窗花是最盛行的民俗活动。内容有各种动。

日记小年的由来、习俗和意义

【节日来源】 小年是我国汉族传统节日,也被称为谢灶、祭灶节、灶王节、祭灶、在不同的地方日期不同,在农历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四川和贵州等部分地区腊月三十为小年,正月十五为大年)。

小年被视为过年的开端。 小年是民间祭灶的日子。

据说这一天,灶王爷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报告这一家人的善恶,让玉皇大帝赏罚。祭灶时,还要把关东糖用火融化,涂在灶王爷的嘴上,这样他就不能在玉帝面前说坏话。

“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习俗,因此祭灶王爷,只限于男子。 由于中国人基本食用稻米,熟食一般不易保存,必须随时烹煮。

不像西方食用面包,可以一次烘烤许多保存食用。所以对中国人来说,“柴”(燃料)是生活中“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里第一位重要的,没有燃料,即使有基本粮食也没有办法食用。

西方一般一个村庄只有一个面包炉就足够了,在中国必须每家都有一个炉灶。 由于每家都有炉灶,所以由此产生一个传说,即玉皇大帝在每家派驻一位监督员-灶神(司命灶君、灶君、灶王爷、灶王),以监督考察这一家一年的所作所为,到了腊月二十三日这一天,灶神将上天向玉皇大帝汇报,玉皇大帝根据汇报来决定下一年对这家是奖励还是处罚,第二年新年灶神再回来继续监督这家的作为。

祭灶节这一天,实际是各家欢送灶神上天的节日。 具体操作方式:由于一般每家在灶台附近贴有灶神画像,有时还有灶王奶奶画像陪伴,经过一年烟熏火燎,画像已旧,面目黢黑。

要把旧像揭下,用稻草为灶神扎一草马,为了让他“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还要贿赂他,用一块黏稠的糖瓜或者是糕粘在他嘴上,以使其“嘴甜”只能说好事,然后和草马一起烧掉。这个过程被称为辞灶。

新年后再买一幅新画像,将灶神请回贴上。在中间这几天内,由于没有灶神的监督,一般人放量暴饮暴食、聚众赌博,放纵自己做一些自己平时也认为不应该犯的小过错。

祭灶节实际是中国古代世俗社会秩序的一种反映,表现普通人对皇帝及其基层官员的恐惧,以及对基层官员贿赂的风气,所谓“瞒上不瞒下”,只要把和自己最近的官员贿赂好,皇帝不会知道自己的所作所为,即使小有触犯法律也可以逃避惩罚。 作糖瓜、祭灶是这一天的主要活动,从此后就进入准备过年的阶段,人们精神上开始放松。

小年,即每年农历腊月廿三或廿四,是祭祀灶王爷的节日。它是整个春节庆祝活动的开始和伏笔,其主要活动有两项:扫年和祭灶。

除此之外,还有吃灶糖的习俗,有的地方还要吃火烧、吃糖糕、油饼,喝豆腐汤。早在宋朝,就有腊月二十四过小年的记载,但那个时候小年是不分两天的。

所以腊月二十四的小年习俗历史是更悠久的。那么什么时候发生了变化呢?这就要到清朝了。

清朝的皇帝从雍正年间开始,每年腊月二十三在坤宁宫祀神,为了节省开支,皇帝顺便把灶王爷也拜了。以后王族、贝勒随之效仿,于腊月二十三祭灶,自此开始有了官民在不同日子过小年的分野。

腊月二十三,又称“小年”,是民间祭灶的日子。据说,每年腊月二十三,灶王爷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禀报这家人的善恶,让玉皇大帝赏罚。

因此送灶时,人们在灶王像前的桌案上供放糖果、清水、料豆、秣草,其中后三样是为灶王升天的坐骑备料。祭灶时,还要把关东糖用火融化,涂在在灶王爷的嘴上。

这样,他就不能在玉帝那里讲坏话了。民间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习俗,因此祭灶王爷,只限于男子。

另外,大年三十的晚上,灶王还要与诸神来人间过年,那天还得有“接灶”、“接神”的仪式。等到家家户户烧轿马、洒酒三杯、送走灶神以后,便轮到祭拜祖宗。

祭灶,是一项在我国民间影响很大、流传极广的习俗。旧时,差不多家家灶间都设有“灶王爷”神位。

人们称这尊神为“司命菩萨”或“灶 君司命”,传说他是玉皇大帝封的“九天东厨司命灶王府君”,负责管理各家的灶火,被作为一家的保护神而受到崇拜。灶王龛大都设在灶房的北面或东面,中间供上灶王爷的神像。

没有灶王龛的人家,也有将神像直接贴在墙上的。有的神像只画灶王爷一人,有的则有男女两人,女神被称为“灶王奶奶”。

这大概是模仿人间夫妇的形象。灶王爷像上大都还印有这一年的日历,上书“东厨司命主”、“人间监察神”、“一家之主”等文字,以表明灶神的地位。

两旁贴上“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的对联,以保佑全家老小的平安。 灶王爷自上一年的除夕以来就一直留在家中,以保护和监察一家;到了腊月二十三日灶王爷便要升天,去向天上的玉皇大帝汇报这一家人的善行或恶行,送灶神的仪式称为“送灶”或“辞灶”。

玉皇大帝根据灶王爷的汇报,再将这一家在新的一年中应该得到的吉凶祸福的命运交于灶王爷之手。因此,对一家人来说,灶王爷的汇报实在具有重大利害关系。

送灶,多在黄昏入夜之时举行。一家人先到灶房,摆上桌子,向设在灶壁神龛中的灶王爷敬香,并供上用饴糖和面做成的糖瓜等。

然后将竹篾扎成的纸马和喂牲口的草料。用饴糖供奉灶王爷,是让他老人家甜甜嘴。

有的地方,还将糖。

展开全文

黄道吉日查询

根据您的命盘精准计算,排除生肖方位冲煞等不利之日,为您精心挑选黄道吉日。

大师测算

有事求卦,预知前程祸福

卜筮之道,源自易理,配合天地人三道之气,推演人事物生死旺衰;古人曰:“至诚之道可以先知”。

测算精选

在线抽签

号码吉凶

姓名测试

起名解名

编辑推荐

今日出嫁黄道吉日 2025年6月1日农历五月初六是不是最佳日期
04月02日
今日提车黄道吉日 2025年6月1日农历五月初六是不是最佳日期
04月02日
今日是不是纳畜最佳日期 2025年6月1日是黄道吉日
04月02日
2025年6月1日农历五月初六可以祭祀吗 今日祭祀合适吗
04月02日
今日剖腹产黄道吉日 2025年6月1日农历五月初六是不是最佳日期
04月02日
今日搬家好吗 2025年6月1日乔迁好不好
04月02日
今天是迁居吉日吗 2025年6月1日是黄道吉日吗
04月02日
2025年6月1日农历五月初六可以迁坟吗 今日迁坟合适吗
04月02日
今日纳财黄道吉日 2025年6月1日是不是最佳日期
04月02日
2025年6月1日农历五月初六移徙吉时查询
04月02日
今日分手黄道吉日 2025年6月1日农历五月初六是不是最佳日期
04月02日
今日是黄道吉日吗 2025年6月1日可以开业吗
04月02日
2025年6月1日农历五月初六理发几点开始最吉利 每日五行穿衣指南
04月02日
今日生子黄道吉日 2025年6月1日是不是最佳日期
04月02日
2025年6月1日农历五月初六安门好不好 今日可以安门吗
04月02日
今日是嫁娶大吉日吗 2025年6月1日结婚合适吗
04月02日
今日买车黄道吉日 2025年6月1日农历五月初六是不是最佳日期
04月02日
6月1日搬家好不好 2025年6月1日农历五月初六乔迁好吗
04月02日
今日是不是考试最佳日期 2025年6月1日是黄道吉日
04月02日
今日是不是动工最佳日期 2025年6月1日是黄道吉日
04月02日